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编带端子的常见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福益全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10-25
  

编带端子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主要围绕提升导电性、耐腐蚀性和焊接性展开,核心有镀锡、镀镍、镀金、镀银四种,每种工艺的操作逻辑和适用场景各有侧重。

编带端子

1. 镀锡(Sn)工艺
这是基础且应用较广的工艺,核心是在端子表面形成一层锡层。
工艺特点:通常采用电解镀锡或热浸镀锡。电解镀锡通过电流使锡离子附着在端子表面,膜层均匀;热浸镀锡则将端子浸入熔融锡液,成本更低但膜层厚度控制难度稍大。
核心作用:防止端子氧化生锈,同时大幅提升焊接兼容性,无论是手工焊还是波峰焊都能快速上锡,避免虚焊。
适用场景:绝大多数需要焊接的端子,比如 PCB 板插装端子、家电内部的普通接线端子。
2. 镀镍(Ni)工艺
主打 “耐腐 + 耐磨”,是中高要求场景的常用选择。
工艺特点:以电解镀镍为主,镍层致密性高,附着力强,能紧密包裹端子表面,形成稳定的防护层。
核心作用:耐腐蚀性比镀锡强,可在轻微潮湿或酸碱环境下使用;同时镍的硬度高于锡,能抵抗自动化装配时的摩擦和插拔磨损。
适用场景:汽车电子端子(如车载连接器,耐受发动机舱潮湿环境)、户外小型设备端子。
3. 镀金(Au)工艺
针对高精度、高可靠性需求,是性能较优的工艺之一。
工艺特点:采用脉冲电解镀金,能精准控制金层厚度(通常为 0.1-1μm),膜层均匀且纯度高(多为 99.9% 以上纯金)。
核心作用:接触电阻低(通常<5mΩ),能稳定传输高频信号;抗氧化和耐腐蚀性强,长期使用后性能几乎无衰减。
适用场景:高频通讯设备端子(如 5G 基站连接器)、医疗精密仪器端子、航空航天领域的信号端子。
4. 镀银(Ag)工艺
平衡 “性能与成本”,是镀金的高性价比替代方案。
工艺特点:通过电解镀银实现,银层导电性优异,但易与空气中的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,部分场景会在银层外再加一层透明防护膜(如有机膜)。
核心作用:导电性接近镀金,成本仅为镀金的 1/3-1/5;但需注意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湿度、高硫化物环境中。
适用场景:中高频信号端子(如音响接线端子)、对成本敏感但需精密导电的设备(如工业传感器端子)。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
下一篇: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