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带接地端子的生产流程需兼顾端子、编织带两大核心部件的加工,再完成二者连接与编带封装,不同应用场景的工艺细节略有差异,但整体遵循标准化流程,具体步骤如下:

一、原材料选型与预处理
端子材料处理:端子主体多选用高导电的纯铜、铜合金或防腐不锈钢,先对金属带材或坯料做除油、除锈处理,通过酸洗、超声波清洗等方式去除表面油污和氧化层,避免影响后续加工和导电性。若为不锈钢端子,需确保材质满足 Cr≥16%、Ni≥5%等成分要求,契合户外或工业场景的防腐需求。
编织带制备:采用纯铜丝或镀锡铜丝,通过多锭编织机编织成所需规格的铜编织带,编织后需检查带体均匀度,剔除断丝、松股的不合格品,部分场景会对编织带表面做预镀锡处理,进一步提升抗氧化能力。
辅助材料准备:如绝缘场景需准备 PVC 绝缘套管,编带包装需准备适配的载带、纸带,同时备好无甲醛、高附着力的粘合剂或压接辅助耗材等。
二、端子成型加工
冲压成型:将预处理后的金属带材送入高速冲床,借助精密模具冲压出环形、叉形等预设端子形态,同时加工出螺纹孔(如 M16 规格)等连接结构,冲压过程中需控制模具精度,确保端子尺寸公差符合标准,避免出现毛刺、变形等缺陷。
精细加工:对冲压后的端子进行螺纹攻丝、边角打磨,不锈钢端子头若需连接钢筋,还需加工适配的连接腔,保证后续与钢筋的装配精度。部分端子会额外加工绝缘压接区,为后续绝缘层固定做准备。
三、端子与编织带连接
这是核心连接工序,常见两种主流方式适配不同需求:一是冷压连接,将编织带两端插入端子的连接腔,通过气动或电动压接机施加压力,使端子发生塑性变形,与编织带紧密咬合,压接后需确保接触电阻≤5mΩ,拉力达标以防松动;二是焊接连接,针对大型工业用端子,常采用氩弧焊工艺,将端子与编织带或连接钢筋焊接,焊接高度不小于 3mm,且需避免虚焊、气泡等问题,焊接后还需打磨焊缝,保证表面平整。
四、表面防护处理
为延长使用寿命,需对组装后的核心部件做表面处理。端子与编织带连接部位可镀锡、镀镍或镀金,镀层厚度≥3μm,既提升导电性又增强防腐性;若为电子设备用端子,部分会在表面镀导电膜,确保表面电阻率低于 0.1。若需绝缘,可套装绝缘套管或通过注塑工艺在端子外部包覆 PVC、尼龙等绝缘材料。
五、加热固化与熟成(按需选择)
若连接过程中使用了硅胶或特殊粘合剂,需将组件放入 180℃ - 200℃的加热箱加热固化,之后在 20℃常温环境下放置 24 小时熟成,确保粘结层牢固,提升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和弹性复原能力,该步骤多见于电路板用小型编带接地端子。
六、编带封装
这是适配自动化装配的关键步骤,将合格的接地端子按固定间距嵌入载带的卡槽中,通过设备用纸带覆盖封装,同时完成载带冲孔,方便后续自动化设备定位抓取,编带过程中需保证端子排列整齐,无移位、脱落情况,避免影响后续安装效率。
七、成品检测
性能检测:用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通路的导通性,焊接件需做拉伸试验,确保强度≥167MPa,部分产品还需做耐大电流试验,验证 25kA 电流下不熔断。
外观与尺寸检测:目测端子无毛刺、镀层均匀,编织带无断丝,借助量具抽检端子尺寸、编带间距等;最后标注厂标和产品序列号等不可灭失标识。
八、包装入库
先对编带后的端子卷盘做独立包装,再装入纸箱批量打包,包装箱外标注厂名、产品型号、数量等信息。最后将成品存入清洁、干燥、通风的库房,避免雨淋、曝晒导致端子氧化或编带受潮损坏。